15

2025-08

清流縣開展講解員隊伍聯合交流活動

  8月14日,清流縣在李家鄉冷泉小鎮舉辦主題為“冷泉聯訓 古厝饗鮮”清流縣講解員隊伍交流活動。   活動中,大家來到冷泉小鎮核心景觀,觀看非遺 “五經魁” 表演,在領略冷泉與生態風光的交融之美的同時,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。   活動還開展了許愿燈的制作、游戲《水桶響叮當》、冷泉音樂會,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,增進隊伍之間的情誼與默契。   大家紛紛表示,此次活動收獲頗豐,在游玩中了解了李家鄉的文旅資源稟賦,既拓寬了視野,又學到了實用方法,將把所感所學靈活運用到今后的講解工作中。 此次活動的舉辦,旨在有效整合各方資源,深入挖掘與傳播歷史文化、紅色文化等優秀傳統,提升公眾對優秀文化的認知與傳承。通過系統梳理李家鄉文旅資源脈絡,增強游客體驗感,全面提升冷泉旅游服務質量,持續擦亮 “冷泉小鎮 美麗李家” 文旅品牌,為當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。

12

2025-08

清流縣舉辦公文信息寫作培訓會

  8月11日,清流縣舉辦公文信息寫作培訓會。各鄉鎮各部門共計350余人參加學習培訓。   培訓會邀請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李鈴俊作專題輔導,李鈴俊緊密結合自身14年的文字工作經歷,以深厚的理論素養、豐富的實踐經驗,從綜合文字材料是什么、怎么寫好綜合文字材料、如何提高綜合文字寫作能力等方面,詳細講解了思想性、理論性、實踐性、指導性較強的公文信息寫作要領。   通過此次培訓會,參會人員受益匪淺,同時表示,今后要更加注重公文信息寫作的格式規范、語言準確和邏輯清晰,力爭在思想上有收獲、在業務上有提高、在工作上有進展,不斷提高公文信息寫作水平。

08

2025-08

【三明日報】復合種植助力農戶保增收

  8月1日,在清流縣里田鄉泉清源家庭農場的玉米地里,翠綠的葉片隨風搖曳,飽滿的玉米棒沉甸甸地掛滿秸稈。農戶們穿梭于田間,嫻熟地采摘、裝車,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“今年我們采用了縣里推廣的種植模式,不僅玉米長勢喜人,還能多收一季大豆,每畝增收近700元!”農場負責人肖紀鐘一邊檢查玉米品質一邊介紹。   這種被農戶稱為“黃金搭檔”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,通過科學的玉米大豆2:3配比,發揮作物的優勢,形成優勢互補的生長格局。玉米植株高大,為大豆遮擋強光,避免其灼傷,同時讓大豆獲得更多側光,提高光合作用效率;而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,又為玉米生長提供養分。采用這種模式的田塊玉米畝產穩定在1250公斤以上,大豆畝產75公斤左右,實現了“一季雙收、增產增效”的目標。  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   為保障農戶收益,里田鄉構建了全方位的支持體系。在政策扶持方面,對采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新模式且種植面積達到10畝以上的農戶給予每畝500元補貼。在技術服務上,組織農技人員開展測土配方施肥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服務。   更讓農戶安心的是,里田鄉推行的“家庭農場+農戶”訂單農業模式。泉清源家庭農場統一提供農資和技術指導,并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價收購,徹底解決了銷售難題。“現在種地有專家指導、有訂單保障還有政策扶持,收入更穩當了。”正在勞作的羅大叔笑著說。目前,里田鄉已有30余戶農戶參與訂單玉米種植,面積120畝。   近年來,清流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,通過政策扶持、技術服務、模式創新協同發力,推動農業轉型升級。從單一作物到復合種植,從分散經營到訂單農業,從傳統耕作到科技種田,這一系列創新實踐顯著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,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。 (來源 : 三明日報 清流記者站 楊玉婷)